🔥99499威尼斯(中国)官方网站-App Store

兰州资讯晨报网
您现在的位置:兰州在线 正文

麻辣烫是一种源于甘肃的传统地摊小吃,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吃法,在全国范围内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最近,“甘肃天水麻辣烫”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各大网站的的热搜榜上,许多网友都表示要向全国推广。在甘肃省会城市兰州,麻辣烫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特色美食,各地都有不少以麻辣烫为主打的小吃店。在点评网站上搜索“麻辣烫”三个关键词,本地结果多达约11583个,而且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麻辣烫店,从小巷子里的摊位到大型商场,从居民区到车站,到处都有麻辣烫的身影。麻辣烫的吃法多种多样,包括称斤麻辣烫、火锅麻辣烫、碗装麻辣烫、砂锅麻辣烫、串签麻辣烫等等。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的吃法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方式,麻辣烫的辣味和浓郁的汤汁总是让人难以抗拒。随着这波热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自己对于麻辣烫的回忆,回忆起小时候吃到的味道和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时光。对于不同年代的人来说,麻辣烫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50后老式麻辣烫以粉为主

贾奶奶家住南河新村小区,年过七旬的她,对美食的喜爱丝毫不逊于年轻人。哪怕是现在,她也经常吃兰州麻辣烫。

2000年,贾奶奶还住在五泉南路。“五泉下广场有一家开了很久的麻辣烫夫妻店,都是四川人。”贾奶奶说,那时候,一些经营麻辣烫的老板有了自己小小的门面,可以遮风挡雨。“虽然装修很简陋,里面黑洞洞的,但是要比路边随意支起的摊子强很多,街边售卖如果遇到下雨下雪的天气,只能收摊。”贾奶奶说,当时的菜品比较单一,大部分以土豆、粉条为主,“卖的粉条都是宽粉,还没有韭叶粉、红薯粉或者细粉。”而菜品为了保鲜,保留最好的口感,老板都是用竹签子穿好放在一个装满水的大桶里,想吃啥就拿啥,价格也是一串几毛钱,口味也比较单一。

60后吃麻辣烫的多数是女士

今年59岁的孙女士,喜欢吃辣、味道香浓的食物。其中,最吸引她的要数麻辣烫了。说起对麻辣烫的情怀,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那时候的孙女士20岁出头,在七里河区建兰路上班。有一天,她路过当时的建兰路工商银行门口,看到了一家街边摊,没有招牌,就是一口铝锅,锅里热气腾腾,锅旁边放着一个类似于烧烤架的玻璃柜,里面是各种各样的菜品。锅边围了很多人,凑近打听才知道,这是街边麻辣烫。几个人要几串菜,坐在低矮的凳子上,一张桌子,一个盆,大家围在一起吃麻辣烫。在孙女士的记忆中,以前吃麻辣烫的人主要是女士,男士都不会进来,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总能在大街上看到这样一道风景——男士拎包等在门口,女士在店内吃麻辣烫。”

在孙女士心中,90年代兰州的麻辣烫,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更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品尝麻辣烫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交流感情,分享生活的点滴,让美食成为一种情感的纽带。

70后谁这么能吃,一次整十几个菜?

作为一名70后,西北师范大学的来鑫华,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记忆中关于麻辣烫的往事。三十年前,他在西北师大数学系入学报到后,和同学们去培黎广场吃刀削面,面馆门口也是卖麻辣烫的。不一会儿,胖嘟嘟的四川老板娘就会进来大声吆喝:“哪个的八个菜?”“哪个的十个菜?”“哪个的十二个菜?”……刚从甘南农牧区来的他,听得一头雾水,心里直犯嘀咕:“就这么大个面馆,还卖炒菜?谁这么能吃,居然一次整上十几个菜?”后来通过观察,来鑫华才明白,店家说的“几个”的量词指的是麻辣烫里串菜的数量。

80后吃着麻辣烫聊着港片

对于80后的王女士来说,和朋友在麻辣烫店内,点一碗麻辣粉,吃着烫菜,聊着港片里的明星,这是儿时的回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那时的王女士,每次大学周末放假后,便来到家附近的麻辣烫店熟络地打着招呼:“老板,要一碗麻辣粉,我再点一些菜。”说完,就和几个好闺蜜坐在一起开始聊电视剧、电影情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片流入内地,《古惑仔》《英雄本色》曾让当时的年轻人过了把眼瘾,再加上不停放进嘴里的美食,形成了感官的双重享受,让后来再吃到麻辣烫的王女士,频频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种种经历。

“油麦菜绿莹莹的,吃到嘴里清香去腻,大家在八卦明星的长相、身高,希望自己以后能找一个帅气的男朋友。”王女士笑着说,“现在兰州的麻辣烫店面有些装修带着回忆风格,比如老式电视机、游戏机、搪瓷杯等,不光味道有了更多的变化,看着环境也把我们带入了年少时的回忆,让人感到惊喜的同时,又让我们多了份对80年代一起吃麻辣烫朋友的想念。”

90后第一次吃麻辣烫是来自“妈妈的爱”

“老板,多放辣,多放麻!”一碗麻辣烫勾起90后苏女士学生时代的记忆。

第一次吃到麻辣烫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妈妈说带她去吃麻辣烫,因为那时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兴奋地跟着去了。初尝美食,被惊喜到了,“这种美食又香又辣又麻还很烫,我们那个年代已经有好几种粉可以选择。”苏女士回忆着说,那时候除了宽粉、细粉、韭叶粉之外,最主要的是可以加各种自己喜欢吃的荤菜或素菜,最后浇上鸡汤,放上炝好的辣椒,再加一些芝麻、花生米、各种调料、香菜和葱,甚至有些店里还放榨菜,并不是现在的酸萝卜。无论顾客什么口味,老板都会提前询问。苏女士称,她从小吃到大的一家麻辣烫,位于武都路甘肃省电影公司家属院对面的一家小店,门面简单,夫妻俩都是四川人,她家的特色是麻辣烫里面红红的酸萝卜,口感特别好,每次苏女士都会要老板多加一点。因为第一次是和妈妈吃的,妈妈端着烫好的麻辣烫走来时,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令苏女士至今难忘。所以苏女士第一次吃的麻辣烫是“妈妈的爱。”

00后无辣不欢的年轻人

在兰州财经大学读大三的小刘和小陈同学,她们最喜欢的麻辣烫是-🔥99499威尼斯门口的一家。虽然是没有感受过街边麻辣烫的00后,但他们对麻辣烫的喜爱程度,也是超过80后、90后的。味道重、加麻加辣,是他们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一周要吃三四次麻辣烫,跟同学们一起吃,感受着一边吃一边酣畅淋漓的感觉。”小陈说道。

刚在山字石社区上班不久的00后小杨,她家住在秀川,她吃过很多麻辣烫店,但是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清真麻辣烫。“一碗麻辣烫加上半瓶醋,那味道真是完美。现在线上可以点外卖,不想出去时,点一碗送到家。而且还有代金券、优惠券,吃一顿只需要20元,真的很划算。”小杨说道。

18年老店:路边摊有了店面

位于小沟头80号的“川妹子麻辣烫”,是一家夫妻店。余海军和王玉英是地地道道的四川巴中人。36年前,初到兰州的夫妻俩,凭借川渝人肯干不怕苦的精神和制作麻辣粉的过硬技术,最早的麻辣烫生意便被夫妻俩经营了起来。

那时候,刚刚兴起的麻辣烫没有门面,锅和菜都在道路两边,属于地摊式经营模式。一个彩条的塑料棚支起来,棚内放置着一口大锅,几张凳子,用竹签串好的菜品摆放在玻璃架上,临时的一个“店面”就算有了。“当时大部分都是素菜,荤菜只有火腿肠。”王玉英笑着说,粉条按大小份算,大碗1.5元,小碗1元。装备虽简单,但生意在二人的精心经营下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好。这样一干就是18年。

2006年,王玉英和她的丈夫搬到了城关区小沟头,并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他们决定开设一家麻辣烫店,并起名为“川妹子麻辣烫”。在店内,他们经营着4个炉子,每个炉子都由一位熟练的麻辣烫师掌管。顾客们点菜时,每道菜都是单独用锅煮熟,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和口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菜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现在,店里已经有60多种不同的菜品,包括各种肉类、蔬菜、豆制品和面食等。为了保持菜品的口感和新鲜度,他们还配备了时刻保持菜品湿度的喷雾器。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让菜品保持干燥,而且可以让顾客享受到更加新鲜、干净、卫生的美食。在2023年,王玉英和她的丈夫不仅在原有的麻辣烫口味上进行了升级,而且还新增了火锅味和番茄味麻辣烫。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无论是喜欢传统麻辣烫口味还是喜欢新口味,他们的川妹子麻辣烫店都可以提供不同的选择。

甘肃麻辣烫的成功让这家小店的生意火爆起来。从下午5点40分到6点40分,几乎所有的周边-🔥99499威尼斯的学生都会前来光顾,店内常常挤得水泄不通。

责任编辑:admin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