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汽车新闻 > 新闻详情

A股15家锂电池材料相关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甚至亏损

2024-01-31 20:22 来源:兰州在线

最近,16家与锂电池材料相关的A股企业已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除了中伟股份,其他15家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甚至亏损。

近期,锂电池材料企业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车企为上游材料厂打工的形势正在扭转。伴随着锂价回落以及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锂电产业链利润面临重新分配。柏文喜先生是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的副理事长,他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锂电产业链中,电池、电芯等关键部件的利润占比相对较高,而原材料锂片、锂盐等环节的利润较低。随着锂价回落,以及新能源车销量的不断增长,锂电产业链中的利润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2023年11月29日,多氟多率先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6亿元至6.2亿元,同比下降68.17%至71.25%。谈及业绩下降的原因,多氟多表示,主要是受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及下游客户需求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公司新材料产品六氟磷酸锂的售价大幅下降,产量和销量虽正常增长,但由于产品整体毛利率下降,导致公司盈利能力降低。

进入2024年,厦钨新能、容百科技、长远锂科、当升科技等15家锂电池材料企业也相继发布2023年成绩单,仅中伟股份1家业绩预喜。业绩预告显示,中伟股份预计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至20亿元,同比增长23.09%至29.57%。

厦钨新能、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翔丰华、信德新材、胜华新材、振华新材、天赐材料、海科新能、天齐锂业等10家锂电池材料企业2023年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胜华新材下滑幅度最大,公司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1500万元至2300万元,同比下降97.42%至98.32%。

另外,天力锂能、华正新材、长远锂科、丰元股份等4家企业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出现亏损,预计亏损金额分别为3.5亿元至5亿元、9000万元至1.3亿元、1.1亿元至1.5亿元、2.8亿元至3.8亿元。

“锂电池材料企业2023年业绩承压的背后离不开碳酸锂等主要材料价格下跌、市场产能出清、企业集体去库存等原因。”弘阳太阳能创始人刘继茂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两年陆续新发现的高品质特大型锂矿打破了人们对锂矿稀缺的认知,而且开采技术持续进步,开采成本也从平均每吨10万元下降到每吨3万元至4万元,碳酸锂价格连续下降,产业链利润随之摊薄。此外,锂电池材料企业产能扩张太快,但电动汽车销量和储能并未和产能同步,从而引发了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尽管业绩承压,但不少锂电池材料企业依旧选择逆势扩产,扩产项目涉及锂电产业链上下游各领域。

1月18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99499威尼斯(中国)官方网站-App Store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6500万美元向Leo Lithium Limited收购旗下Mali Lithium公司不超过5%股权。据了解,Mali Lithium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马里锂矿资源勘探及开发。其旗下的主要资产为位于马里的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公司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推动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保障公司锂资源的需求,有利于公司业务拓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符合公司上下游一体化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天赐材料也在2023年12月7日发布公告称,同意子公司九江天赐资源循环科技-🔥99499威尼斯(中国)官方网站-App Store使用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14个月,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10.7亿元。

对于锂电池材料企业逆势扩产,浙江大学管理-🔥99499威尼斯特聘教授钱向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逆势扩产说明公司看好锂电池材料行业发展,而且新产能投入建设需要时间,虽然目前行业不景气,但是企业仍需提前布局。此外锂电池材料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规模越大的企业将拥有更大话语权。激烈竞争中,小规模、新进入的企业可能会被挤出市场,这也使得相关企业借扩产来形成规模化效应。”

近年来,随着锂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都纷纷加速扩张产能,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一些企业不得不终止其扩产计划。就在2023年11月30日,新宙邦公司宣布终止投资建设珠海新宙邦电子化学品项目,并将资源集中于建设惠州宙邦四期电子化学品项目。除了新宙邦外,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公告宣布终止与锂电产业链相关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新宙邦公司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其扩产计划,并寻找更加合适的发展方向。同时,其他企业也需要认真分析市场变化,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近期,锂电池材料企业叫停扩张计划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举措显然是为了应对当前市场形势。事实上,锂电池材料企业面临的现状非常复杂。随着市场的不断增长,许多企业纷纷推出了新的产品线和扩张计划。然而,随着需求下滑和产能过剩现象的加剧,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它们需要采取更加谨慎的策略。虽然这一举措可能会对一些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它们必须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和长期规划,以保持竞争力并取得更好的市场成绩。

责任编辑: admin

相关推荐
兰州在线,兰州资讯网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XML 地图